“实验终于复刻成功了!”2020年,一声欢呼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实验室传出。历时七年,在六个课题组、三代研究生、一家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解锁富勒烯作为“电子缓冲剂”的新功能,成功打通乙二醇常压合成“卡点”。
今年3月,这一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对于“富煤少油”的我国来说,该成果让从煤或合成气出发合成乙二醇的技术路线变得更安全、更经济、更绿色,将有望降低对石油技术路线的依赖。
五年来,厦门大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自觉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持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瞄准国家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不断增强支撑国家和地方创新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坚持“四个面向” 重构科研组织模式
2023年4月,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人文社会科学:使命、担当与情怀学术研讨会举办。
【微镜头】
2022年10月25日,校党委书记张荣、校长张宗益共同为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揭牌。
从“高质量发展”到“共同富裕”,从“乡村振兴”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人民民主”到“全球治理”……去年,该研究院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提出160个研究选题,举办多次中国式现代化高端学术研讨会,来自多个学科的教师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系统总结中国式现代化模式与道路、本质和规律,努力为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发展研究作出厦大贡献。
这样的科研组织模式在厦大,并不是唯一。
2019年,学校成立中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整合经济、管理、法学、国家治理与公共服务等领域学者,以多学科的视角和问题导向研究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问题。
2021年起,学校相继组建生物人类学、科技考古、国际新闻与战略传播数据、神经管理学与人工智能、数据金融交叉、语言认知智能等一系列文科实验室,谋划组建科技哲学、制度经济与计量史学、中文词汇学习标准及测试开发、生物人类学与科技考古、漆画艺术与新材料等一批交叉学科方向。
此外,学校以台湾研究院、南洋研究院、南海研究院、教育研究院、中国(福建)自贸区研究院、能源政策研究院等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为抓手,围绕共同富裕、“一带一路”、两岸关系、宏观经济、营商环境、能源经济、高等教育、社会治理、高等教育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
五年来,学校创新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组织方式,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科研管理模式、以项目为纽带的人员组织机制,累计为党和国家提供近1000份高水平决策咨询报告,其中300多篇获省部级以上领导采纳;共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单项立项数5次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去年,厦门大学的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立项总数近百项,再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实现“三连冠”。
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急需等领域,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改革基础研究组织模式,积极推动科研范式转型,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科研管理模式、以重大项目为纽带的人员组织机制、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精心策划一批具有厦大优势和特色的重大项目。
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院士团队“钓”出“明星药”二甲双胍的直接作用靶点,首次从分子角度勾画出二甲双胍行使功能的路线,破解了困扰世界65年的“科学难题”。
信息学院石江宏教授团队围绕北斗卫星导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关键技术攻关课题,成功研制导航测试评估设备、北斗与5G通导融合演示验证系统等。
化学化工学院王野教授团队创新发展了“反应耦合”“接力催化”等催化反应调控的新策略,开辟了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芳烃、乙醇等重要化学品的新路线,为能源行业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提供解决方案。
社会与人类学院王传超教授团队领衔开展东亚地区最大规模的古人基因组研究,用科技手段“讲述”人类文明演进史。
……
这五年,在科研组织管理体系的优化整合下,独具“厦大风格”的标志性成果正不断涌现。
释放创新活力 营造科技创新生态
【微镜头】
2023年4月15日,一个集装箱大小的兆瓦级PEM制氢设备亮相嘉庚创新实验室发布会现场。
“贵金属铱负载量降低三分之二、目前在国内铱载量最低,电流密度提升一倍以上、单位面积材料下实现更大产氢量……”项目团队自豪地宣布了这款自主研发设备的优势性能。
PEM电解水制氢,是目前生产氢气最环保的技术路线之一。但由于技术核心设备电解槽依赖稀缺的贵金属铱、铂等,还从未规模化。而这款设备的问世,有望将能源级别的制氢从传统集中式的厂房大规模生产中解放出来,未来将在交通、化工、钢铁、储能等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成功的关键,离不开嘉庚创新实验室新型的协同攻关机制、明确的产业化目标和跨学科的破壁合作。
在这个实验室,来自化学、能源、航空航天、材料、电子等众多领域的人才,协同攻破一个个跨越学科壁垒的难题,众多科研成果得以落地,横亘在高校与企业、上游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的“鸿沟”得到弥合,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引领能力不断增强。
自2019年成立以来,嘉庚创新实验室顺应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布局储能、氢能和硅能等9大项目群、60余项科技与产业化项目,在氢能、锂离子电池、光伏、未来显示等领域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0余项,其中多项技术有望颠覆现有工艺。
近年来,学校重点围绕能源材料、海洋科技、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重组提升和新建,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面向新时代国家战略所需,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端电子化学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组;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平台、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等;围绕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启动建设海洋领域首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聚焦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牵头建成国际上首个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反射吸收光谱实验线站;瞄准前沿核心技术,建成全球首条23.5英寸 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示范线……一批交叉融合、集中攻关的大平台、大基地、大装置建设发展,构建起厦门大学的创新矩阵。
同时,学校坚持国家需要、国家站位、国家水准,积极推动冷门绝学等基础研究长足发展,鼓励教师潜心治学,深耕上古文字、周代乐钟制度、东亚汉语音韵学史、中国海关通史及华侨谱牒等领域,确保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基础学科、冷门绝学有传承有发展。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
从推进基于分类导向、贡献导向和发展导向为特色的科研评价改革,到推动科研管理由“管理型”向“组织型”升级,学校不断加大对内改革创新力度,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完善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和学术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激发创新人才活力,营造有利于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的创新生态。
坚持“顶天立地” 服务国家区域发展
【微镜头】
“暂停或放缓大多数正在进行的实验研究,集中绝大部分实验资源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中去!”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
昼夜不息、步履不停。研究团队与病毒赛跑,跟疫情抢时间,全力投入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和疫苗科研攻关工作中去。
半年后,他们研制出了全球首个新冠总抗体试剂等24种新冠试剂并及时、广泛用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在中、美、欧、WHO等获50项注册证,其中总抗体试剂在丹麦、荷兰、奥地利、比利时、德国的国际评估中均为最优,获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血清学流调建议方案优先推荐;牵头研制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被纳入国家布局新冠疫苗应急攻关的五条技术路线之一,是全球最早进入临床试验以及迄今唯一在Ⅲ期临床试验中验证了安全性和广谱有效性的黏膜免疫新冠疫苗,于2022年年底获批紧急使用。
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这是厦大科研团队时时在肩的责任。
近三年的暑假,一支名为“薯来宝”的药学院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都会跨越山海,来到位于宁夏隆德县的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协同企业开展马铃薯深加工技术研发。截至2022年底,该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6.45亿元,入园企业达63家,为当地提供了1300余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去年,该产业园项目荣获联合国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
这个产业园,不仅是隆德当地科研人才的聚集地,更是厦大科技赋能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的一块缩影。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总要求,厦大始终坚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不断优化战略合作布局,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扎实开展对口支援与乡村振兴,以科技和智力优势高质量服务区域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上市首个国产HPV疫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HPV疫苗自主供应的国家;上市全球首个HIV尿液抗体自检试剂,一系列国产HIV检测试剂盒远销海外累计应用超过6亿人次;联合研制的“海丝”卫星助力汤加救灾;“粒子阻尼技术”实现我国大直径舱箭分离降冲击技术的重大突破;碱性电解水制氢、抗氧化高导电铜浆等一大批技术得到成功应用验证,服务产业发展……学校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海洋与生态环境等领域产出了一批高显示度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高位落子,多点布局,深化与福建省九市一区战略合作,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按照“一地一重点、一院一特色”的思路,现已打造出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古雷石化研究院、平潭研究院等一批彰显福建各地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的校地合作范例,促进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打造金砖工业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基地,推进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建设,服务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和“两高两化”建设……这五年,学校立足八闽大地,主动融入福建新发展格局,为福建高质量发展贡献厦大力量。
积极对接国家部委、省、市合作新通道,加强与重点行业、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持续推进与黑龙江省、四川省、山西省等省市的校地合作,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兴业证券、华为、宁德时代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在人才培养、金融服务、产学研等方面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在重点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这五年,学校牢记“国家队”使命,持续优化战略合作布局,拓展领域、深化内涵。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迈上百年新征程,厦门大学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产出